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批,国产GPU第一股诞生,寒武纪面临技术路线与市场竞争双重挑战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批,国产GPU第一股诞生,寒武纪面临技术路线与市场竞争双重挑战

2025年9月26日,摩尔线程智能科技科创板IPO以88天极速过会,创下科创板审核新纪录。 公司拟募资80亿元,成为国内首家专注于全功能GPU的上市企业。其技术路线深度对标英伟达,覆盖图形渲染与AI计算双赛道,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.02亿元(超此前三年总和),亏损收窄至2.71亿元。此次IPO不仅重塑国产GPU产业格局,更对专注AI计算的寒武纪构成直接竞争压力。

一、IPO核心看点:技术、资本与国家战略共振

“闪电过会”背后的战略意义摩尔线程IPO全程仅88天,受益于科创板2025年“1+6”新政,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。其全功能GPU定位精准契合国家算力自主化战略,产品已应用于政务云、AI智算中心等场景,成为“东数西算”工程核心算力底座之一。

技术壁垒与商业化突破

全栈生态布局:自研MUSA架构兼容CUDA生态,推出“Musify”代码迁移工具,降低开发者生态迁移门槛。

营收爆发式增长:AI智算收入占比从2024年78%升至2025年95%,千卡集群(KUAE)单笔订单超6亿元,毛利率提升至69.14%。
研发高投入:累计研发投入43亿元,2024年研发人员占比79%,持有453项专利。

资本青睐与股东阵容腾讯(7.41%)、字节跳动(6.23%)、红杉中国(6.16%)等头部机构参投,国资背景基金占比超30%,形成“产业资本+财务投资+政策支持”三重助力。

二、对寒武纪的冲击: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重构

摩尔线程的全功能路线覆盖场景更广,寒武纪在垂直AI领域面临通用性挑战。

市场竞争加剧

客户重叠:双方共同争夺运营商、国有银行及大模型企业订单。寒武纪2024年国内AI芯片份额约5.3%,而摩尔线程KUAE集群已落地多个省级智算中心。

资本分流:寒武纪2025年估值约100倍PE(对应35亿净利润预期),摩尔线程IPO后或吸引部分高成长偏好资金,挤压寒武纪估值空间。

盈利压力凸显寒武纪2024年毛利率55%,低于摩尔线程70%。后者通过集群化方案摊薄成本,而寒武纪依赖单芯片销售,在规模化竞争中承压。

三、国产GPU产业趋势:从单点突破到生态竞合

双巨头格局初现摩尔线程(全功能GPU)、沐曦集成(高性能计算GPU)同步冲刺IPO,与寒武纪(GPGPU)、海光信息(协处理器)形成四强角逐。沐曦2025年Q1营收3.2亿元,国产化曦云C600芯片完成流片,行业进入产能与生态协同新阶段。

生态建设成胜负手

  • 摩尔线程联合三六零、优刻得共建大模型一体机;
  • 寒武纪深度绑定字节跳动,但需突破框架适配瓶颈;
  • 政策推动国产算力“混搭模式”(英伟达+国产GPU),为寒武纪保留生存空间。

四、挑战与未来:盈利仍是行业共性难题

尽管摩尔线程技术领先,但国产GPU集体面临三重挑战:

  • 持续亏损:摩尔线程累计未弥补亏损12亿元,预计2027年盈利;寒武纪同期亏损收窄但仍未转正。
  • 国际垄断:英伟达、AMD全球市占率98%,国产替代需突破CUDA生态封锁。
  • 供应链风险:7nm制程依赖台积电,HBM存储受地缘政治制约。

短期看,摩尔线程IPO将提振国产算力产业链信心,寒武纪需加速场景深耕与生态开放;长期而言,全功能GPU与GPGPU路线或走向融合,共同支撑中国AI算力基座。

所有的伟大,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!
上一篇

OpenAI启动史上最大IPO冲刺 万亿美元估值重构AI产业格局

你也可能喜欢

评论已经被关闭。

插入图片
微信 微信
微信
返回顶部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