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晶合明年科创板上市,三年内问鼎全球显示器驱动芯片龙头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合肥晶合明年科创板上市,三年内问鼎全球显示器驱动芯片龙头
收藏 0

合肥对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,素来深具雄心壮志。先有晶合集成落地,成为安徽省第一家 12 英寸晶圆代工企业; 更有长鑫存储将国内第一家 DRAM 芯片供应商落户于此。

合肥左手发展逻辑代工技术,右手深耕存储产业,把半导体行业中,两个最核心的路线都紧紧抓牢,成为名符其实的“IC 之都”。

安徽第一座12英寸生产线

晶合集成于 2015 年 5 月成立,是由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与台湾力晶集团合资,专注于晶圆代工生产,位于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内,总占地 316.7 亩,计划建置 4 座 12 英寸晶圆厂。

晶合集成的一期项目总投资 128.1 亿元,于 2015 年 10 月动工建设,2017 年 10 月正式投产,从破土动工到正式量产仅用两年时间,创造了安徽省集成电路建设的新速度。

截至 2020 年 7 月,晶合集成的单月产能已突破 2.5 万片,手机显示器驱动 IC 代工领域达到全球第一; 计划于今年底将月产实现 3 万片,2021 年底进一步达到月产能 4.5 万片,挑战全球显示器驱动 IC 代工市占率第一地位。

对于近期非常热门的科创板议题,晶合集成也积极谋划在科创板 IPO 上市,预计是在 2021 年下半年完成,该时程较原计划提早一年。

为了申请科创板上市,目前相关的会计师、券商、律师等已进驻公司。时程上,今年 7 月完成增减资、9 月完成股改,将在 12 月提出上市申请,预计 2021 年 4 月上交所提交,且在下半年成功上市。

半导体 “老兵” 领军谋新局

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原本任职于台湾力晶集团,是集成电路行业经验丰富的“老兵”,拥有数十年的高科技产业经验,曾在多所国内、外科技及半导体相关公司担任高管及董事职务。

蔡国智在接受问芯Voice 访问时指出,2015 年晶合选址时,即将感受到合肥打造 “IC 之都” 的雄心壮志,因此选择落户于此; 在这五年的时光里,晶合已经成为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一路发展的见证者和建设者,也交出一张不负众望的答卷。

他强调,晶合集成的突飞猛进离不开省、市和新站区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。近年来,合肥市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,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

2020 年,合肥市出台 “链长” 制,由安徽省委常委、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担任集成电路产业链“链长”,为产业发展奠基础,该制度也显示政府对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重视程度。

新站高新区也同步致力打造产业链集群,除了晶合之外,大力引进了设计、材料、封测等上、下游产业链企业聚集落户。

作为 “芯屏器合” 战略中最重要一环的晶合集成,是如何协助合肥市打造“IC 之都”?问芯 Voice 特别专访晶合董事长蔡国智,以七个问题来进一步一窥这个“晶圆代工新秀”,如何以自己的步伐,将一步步迈向全球显示器驱动 IC 霸主地位。

问芯 Voice(以下简称“问”):晶合这五年来产能和市占都不断成长,已实现手机显示器驱动 IC 代工市占全球第一目标,发展如此迅速的秘诀为何?

蔡国智(以下简称“答”):首先,选对合作伙伴很重要,他们对产品的判断很精准,我们目前就有两大客户需要很大的产能。

第二,对市场趋势的判断正确,显示器驱动 IC 巿场就是一个持续成长的领域,且产品技术层次也在演进。

第三,不间断的投资。晶合在 2019 年上半年就做好 2 万片产能的投资决策,有产能就能支持客户的成长。

第四,新冠疫情期间,全球对于宅经济、远距经济、疫情防护等需求大举攀升的,而半导体作为科技产品的基础元件,自然会受惠。

问:未来三年晶合发展的目标为何?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

答:晶合一期主要产品为显示器驱动 IC,制程技术从 150 纳米、110 纳米到 90 纳米,目前也在自主研发 55 纳米平台。

着眼于国内加速发展芯片产业,以及大力提倡国产化的政策下,未来在产能建置和产品策略上,将采取双拳出击的策略。

其中,N1 厂的月产能将于 2020 年底拉升至 3 万片,同时将 N2 厂开工建设迅速提上日程。针对未来三年,晶合在产能、财务、产品规划上,都有具体目标如下:

2021 年:目标营收要倍增至 30 亿,且公司必须开始获利赚钱。

此外,也要完成 N2 建厂和产品多元化,这当中包括 CIS 产品扩大量产,以及 55nm 开发完成且进入量产。其次,就是科创板 IPO 上市成功。

2022 年:目标是 N2 厂要正式进入量产阶段,公司营收要达到 50 亿元大关,并维持稳定获利。

2023 年:目标是单月产能要达到 7.5 万片,营收目标达 70 亿目标,并且开始规划 N3 和 N4 厂房的建设。

至于最大挑战,目前还没有。可以确定的是,晶合将会与合肥一起成长。

问:依据晶合产能规划,2021 年底将达 4.5 万片,三大产品线驱动 IC、CIS、MCU 各自如何配比?

答:在产品应用领域上,依托合肥市及安徽省在平板显示、汽车电子、家用电器等产业的优势,晶合顺势拓展 MCU、大尺寸 LDDI、小尺寸 SDDI、触控与显示驱动芯片 TDDI、 AMOLED、CIS 等不同领域产品。

在 2021 年的 4.5 万片月产能中,大部份比例仍为 LCD 驱动 IC,惟 4K8K 大尺寸产品比重增加,未来也会有 Mini LED。

另外,CIS 产品的产能则会大于 1 万片; 而 55nm 制程的 MCU 开始放量,预计年底会有十多个客户进入量产。

问:晶合二期的厂房产能将如何规划?

答:N2 厂总投资额约 170 个亿,会设置一条 40nm 试产线,继续推进研发工作。

建厂时程上,N2 可研报告即将完成并送进审批,审批后进安评 / 职评 / 环评设计阶段,预计 2021 年初开工进入无尘室建设期,约 6~9 个月完工。

之后,会依据客户需求,于 2021 年底或 2022 年初开始机台 move in 阶段,然后进入量产期。

问:台湾地区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重镇,拥有 40 余年的发展史,当中有哪些优秀经验值得合肥借鉴?

答:最重要的还是政府的政策与人才,当中包含打造能够吸纳人才的环境; 只要有好的政策和高质量人才,企业自然会找到自己的生存利基。

因此,政府要扮演领头羊的角色,从中央到地方,在土地、税制、融资、基础设施及法令配合下,建设有竞争力及差异化的产业。

在人才方面,可分为临近优秀大学的毕业生,以及吸纳国际优秀人才等两个来源。

台湾的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是新竹科学园区,早期更有员工按股票面额分红配股制度,这打底了人才往半导体产业投入的基础。

综合以上,高校及科学园区所在地、运输、基础设施、税制、教育及生活便利等环境,也是重要因素。

问:对于合肥迅猛发展的态势,如何评价?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走势,又如何看待?

答:近几年合肥发展晶合与长鑫两大集成电路项目,成就是有目共睹,更带动供应链及产业上、下游完善配合。

中国大陆有广大市场,放眼全球,最积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就是中国,未来几年产业将有 2~3 倍成长,要抓好这个契机。

问:台湾力晶与晶合之间是如何区隔与合作?

答:力晶为控股公司,没有从事晶圆代工业务。而力晶集团旗下的力积电及晶合,则均是力晶集团的投资业务,两家公司有各自的研发进程及公司规划。

来源:问芯Voice,作者:连于慧

所有的伟大,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!
下一篇

Arm眼前的五条路,少了中国还能有400亿身价?

你也可能喜欢

评论已经被关闭。

插入图片
微信 微信
微信
返回顶部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